教育部发布重要通知,与职教相关!
2023-10-09 11:18 4008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续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指示,实施好教育部“学习型社会建设和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工程”,加快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特制定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树立“大教育观”,把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举措,把教育数字化作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倍增器”,聚焦关键单元和重点群体,点线面结合、近中远统筹,推动各种教育类型、资源、要素多元结合,调动社会上一切可利用的学习资源,打通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各环节,完善政府统筹、教育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重点任务
基于学习型社会建设愿景,坚持系统思维、问题导向、育人本质,围绕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和人群,统筹学籍继续教育和非学籍教育,以服务学习者终身学习为中心的纵向推进与以城市为节点、城乡一体的横向推进相结合,按照“广泛征集、培育为主、重在建设、成果推广”的思路,加快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
(一)加强新时代学习型城市建设
各地要以促进人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将学习型城市建设深度融入城市发展,汇聚各级各类教育、文化、科技等学习资源,依托开放大学(含广播电视大学)、职业院校、社区教育机构等,构建资源融通与共建共享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资源整合与共享开放。推进各类教育融通发展,探索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开展市民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研究试点。增强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加强对在职职工、再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各类群体的职业培训和学习服务。高质量推进全民阅读。创建泛在多元、智能化、体验式的学习场景,营造开放共享的学习环境。推进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组织建设。
以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成员城市为示范,以省会城市为带领,以地级市为重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逐步扩大覆盖面。以市域为单位因地制宜编制学习型城市建设方案,推进有效模式和特色发展相结合,持续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2023年以加入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的10个城市为示范,全面启动;2024年以直辖市、省会及计划单列市为带领,稳步扩面;2025年提质扩面,覆盖东中部地区50%左右、西部地区30%地市级城市。后续持续深入推进。
(二)推进县域社区学习中心建设
各地要坚持服务导向,创新方式方法,拓宽渠道途径,依托当地开放大学(含广播电视大学)、普通高校、职业院校、成人高校等,推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县(市、区)社区教育学校、乡镇(街道)社区学校、村(社区)教学站(点)三级社区学习中心网络。2023年全面推进县域社区学习中心建设;2025年基本实现县(市、区)社区学习中心全覆盖。
推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充分发挥县域中等职业学校(职教中心)骨干带领作用,支持有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职教中心)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试办社区教育学校。2023年鼓励有条件的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示范区、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中等职业学校(职教中心)试办社区教育学校或开设相关课程。后续持续稳步推进。
开展社区教育品牌建设活动,培育一批品牌社区学习中心和社区教育品牌课程,各地要在县(市、区)层面培育样板社区教育学校,在乡镇(街道)层面培育示范社区学校,在村(社区)层面培育特色社区教学点。2023—2025年,教育部每年推介100个左右品牌社区学习中心典型案例和300门左右社区教育品牌课程,有效提升优质学习资源供给能力和办学水平,为居民提供智能灵活、普惠共享、公平可及的终身学习支持服务。
(三)推进学籍继续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各地各高校要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学籍继续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职成〔2022〕2号),结合地方和学校实际,聚焦继续教育品牌特色专业(群)建设、继续教育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体现继续教育特点的新形态教材建设、专业化服务型教学团队建设、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办学全链条全过程管理、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等重点,推进学籍继续教育教学改革创新。2023—2025年,教育部每年培育100个左右学籍继续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案例,推动学籍继续教育综合改革走深走实。
(四)推进非学籍教育改革创新
各地各高校要认真贯彻《普通高等学校举办非学籍教育管理规定(试行)》,坚持质量为本,落实“自招自办自管”原则,依托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举办服务学习者知识更新、技能提升的非学籍教育。重点围绕立德树人融入非学籍教育全过程、创新推进非学籍教育精准规范管理、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行业)发展、非学籍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转换、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等方面,开展非学籍教育教学改革创新。2023—2025年,教育部每年培育100个左右非学籍教育改革创新工作案例,推动非学籍教育全面规范管理。
(五)探索三教统筹协同创新路径
各地各高校要按照“集中资源、率先突破、带动整体”的原则,结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推进工程、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工程的实施,在地方和院校的不同层面,探索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具体路径,有效联通和整合教育资源,协同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优势互补的育人体系。高校应围绕提高重点行业、急需紧缺领域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在学校主管部门指导下,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通系统培养链条,探索师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条件共建共享,扩大学分银行深度应用等,因地制宜编制工作方案。如地市级及以上行政区域内有3个以上高校创新探索案例,该地区可作为整体推进三教统筹协同创新工作案例进行培育。2023—2025年,教育部每年培育50个左右高校创新探索案例,探索三教统筹协同发展新路径。
“国家老年大学建设项目”“广泛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继续教育领域数字化大学建设”等重点任务另行部署。
责任编辑: 海南新东方